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

人才辈出、战绩喜人!中山为何能培育那么多“金牌得主”?

2025-07-22 23:56500中山网

7月22日下午,在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省中运会”)跳绳比赛中,中山代表队郑海松获得男子个人花样项目冠军。这也是在本届省中运会中,中山代表队夺得的第19金。

省中运会的跳绳比赛上,中山代表队献上多人集体表演。记者 罗杨鸿 摄

本次省中运会中,中山代表队在田径比赛、武术套路比赛、女子50米自由泳比赛、乒乓球等比赛中,屡屡斩获金牌,展现了中山运动小将们的强劲实力。

成绩取得的背后,是2014年起中山打破行政壁垒,在全省率先将教育局与体育局合并成立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,开展教体融合改革十年深耕、取得显著成效的缩影。

行政破壁:推动体教双向奔赴

2014年的广东,行政机构改革浪潮涌动。为解决传统体制下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各自为政、资源分散的问题,中山大胆突破常规,将教育局和体育局合并,成立全省首个教育和体育局。

“教育好不好,首先要看‘体育佬’。”市教育工委书记、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彭晓新这句话的背后,是对体教融合价值的深刻认知。

在体教融合过程中,中山聚焦横向融合,推动体教双向奔赴。

本届省中运会上,中山选手在初中组男子4×100米上夺冠。记者 缪晓剑 摄

“在这个过程中,中山创新体校与普校协调发展机制。”市教育体育局体卫艺科科长谭燕燕介绍,包括联合打造“一校一品”“一校多品”特色矩阵,创建301个体育传统特色校,形成体育项目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、普及化,体育特长学生又走向专业化的校园体育发展格局。

中山市一手抓文化,一手抓体育。从普校抽调副校长、教师到体校抓文化教学,培养“文武双全”型竞技人才。

体制壁垒的破除带来资源的高效调配,中山不仅创新体育教练员和教师共建共享机制,还率先从各级各类体育高校、俱乐部和专业队招聘27名优秀退役运动员、教练员到学校任教,健全体育教师、教练员流动机制,实现优质专业体育师资共享。

本届省中运会上,中山运动员在乒乓球男双比赛上夺冠。记者 余兆宇 摄

此外,中山市落实“双减”要求,创新自主淘宝式课后服务模式。其中,中山打造“430”课后服务管理平台,设置逐层深入的课后服务模式,学校立足自身特色,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,在五育并举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基础上,重点打造体育课后服务,共设置体育项目55个,惠及学生30余万人次。

人才贯通:从“体育特长生”到“冠军摇篮”

在教体融合过程中,中山聚集纵向贯通,畅通人才培养渠道。

在打通体育特长生贯通培养渠道方面,中山率先在全省启动高中阶段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,在22所高中布局了田径、篮球等18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,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成才路径和平台。

本届省中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中,中山选手取得佳绩。受访者供图

同时,中山还创建19所覆盖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后备人才培养示范校,量身定制学业学习和体育特长培养方案。高中阶段累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800余名,打通体育特长生入读知名高校通道。

市教育体育局竞技体育科科长况亮介绍,中山还对标“U系列”赛事构建小初高三级赛事阶梯、市镇校三级赛事体系,每年举办40多项学生体育竞赛,参赛规模超3万人次。

在贯通式培养新模式下,体教融合不断结出硕果。

近年来,优秀运动员的选拔范围得到了拓展,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被培养、发掘、输送。近年来,近400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,其中不乏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中山大学等知名大学。

汪雪儿(左)、陈艺文也是中山输送的优秀运动员。(资料图片)记者 文波 摄

中山先后向广东省队及国家队输送培养了苏炳添、梁文冲、梁锐基、陈艺文、林姗、吴坪枫等大批优秀运动员,在国内国际的重要赛事上战绩喜人。

时空扩展:中小学生“天天动起来”

2023年11月,中山出台《中山市中小学生“天天动起来”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》,开启中山首创“天天动起来”全周期运动模式的新篇章。

中山要求各学校规范合理利用课间碎片化时间,每天统一安排25-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,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,必须组织学生进行40分钟体育锻炼,保证每天校内校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。

在完成大课间和体育课外,通过分类指导、因校施策,中山推出课桌操、心理操、绳操和简化八段锦等形式多样的室内创意操,使学生运动身影不再局限于操场。

同时,中山率先在全国建立“云运动”线上平台,每年吸引全市师生超200万人次“云打卡”,帮助学生充分利用“碎片”时间灵活参与体育运动,让体育从学科变为健康习惯。

中山首创“全科体育”教学模式。推进体育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,在25所学校试点开展主题式体育教学活动,通过“运动火炬”和“知识卡片”联结各个学科,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深度“绑定”,实现“广覆盖、常应用、勤锻炼、共学习”的跨学科融合发展。

2025年,改革再升级。春季学期起,全市中小学全面落实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,推进每天1节体育课,严禁占用课间上文化课。

中山市多所中小学积极响应“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”政策,通过延长课间、重构课程体系、创新课程形式等举措,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。不同学校因地制宜,以“一校一策”破解落实难题,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成长的“必修课”。

十年探索:验证了体教融合的乘法效应

如今,中山体育育人效果显著,学生体质优良率从2019年的29%跃升至2024年的74.57%,学生体质合格率达99%以上。学生近视率、肥胖率亦逐年下降。

中山的竞技体育成绩突出,培养了苏炳添、陈艺文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运动员,在杭州亚运会上9名中山籍运动员夺得6金2银,13届省中运会团体总分第四,沙溪队勇夺2023年全国村BA总冠军,东升高中五人制棒球队获亚洲杯第二、世界杯第五的好成绩。

从行政壁垒打破到运动时空延伸,从体质数据跃升到冠军辈出,中山用十年探索验证了体教融合的乘法效应。当教育不再禁锢于课桌,体育不止步于赛场,一个城市的健康未来便在脚步中延伸。

“体教融合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我市将继续在完善体育教育相互促进、协调发展机制方面下足功夫,不断延伸体教融合空间、丰富体教融合内涵,加快建设教育强市、体育强市、健康中山。”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
举报
收藏 0
打赏 0
评论 0
今天起,中山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
为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,筑牢群防群控防线,中山市现决定于8月8日下午起至8月10日期间,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行动,

0评论2025-08-084

中山首宗公开遴选村企合作“工改”项目厂房交付
8月8日上午,9家智能家居产业链的企业代表从业主方接过“金钥匙”,代表着中山城建·中南高科·智造港项目(以下简称“智造港项

0评论2025-08-083

中山黄圃:全民齐行动 筑牢“防蚊墙”
“疫情不止,我们不退!这段时间防蚊灭蚊是重中之重的工作,也是常态化开展的工作。”8月8日下午4时左右,黄圃镇兆丰村“两委”

0评论2025-08-082

广东中山河豚科技小院正式揭牌
今年5月,坦洲镇“广东中山河豚科技小院”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复设立,成为全国285家科技小院之一。8月8日,该科技小院在坦

0评论2025-08-083

无人机出动、网格员到户……中山大涌织密防蚊灭蚊网
“阿姨,这盆绿萝托盘积水3天就能孳生蚊子,我帮您倒掉水。”8月8日,大涌镇岚田社区第二网格小组第4次“扫楼”行动来到大岚中心

0评论2025-08-082

领先第二名0.25秒!4名中山选手在这个项目再夺一金→
7月22日,广东省第14届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第二日,中山代表团凭借男子初中组4×100米接力队的出色发挥,以42秒52的成绩夺冠,

0评论2025-07-2357

玩转AI、开展研学……中山胜隆社区“校巴学堂”夏令营正式开营
7月22日上午,“祖国在我心,胜隆少年行”第四届“校巴学堂”夏令营正式开营,来自港口镇胜隆社区的219名小学生聚集一堂,开启为

0评论2025-07-23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