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气柜顶整体浮升的悬挂装置的悬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:
1)气柜柜顶浮升前,将立柱及侧板、活塞系统安装完毕;
2)安装并调整挂钩装置,将挂钩装置下部支撑部分的活塞连接角钢与活塞桁架架头连接固定,然后对挂钩装置进行径向与切向垂直度的调整与固定;
3)安装柜顶系统,将柜顶桁架下翼缘板与挂钩装置的柜顶连接板连接固定;
4)将挂钩板安装在立柱的指定位置上;
5)利用鼓风机向气柜内充气,使柜顶系统、挂钩装置及活塞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向上浮升;
6)在指挥员统一口令下抬起挂钩尾端;
7)随着整个浮升体的上升,当挂钩钩嘴高度超过挂钩板的上沿时,在指挥员统一口令下,将挂钩尾端放下,挂钩钩嘴随之抬起,此时停止充气,浮升体回落,挂钩挂在挂钩板上,由此完成一次浮升过程的悬挂;
8)安装下一节立柱及侧板,重复4、5、6、7的步骤,可使柜顶系统随着立柱的向上安装,同时向上浮升;
9)当整个气柜柜顶系统上升到指定的安装位置时,可以进行柜顶的安装工作,柜顶安装完毕可将挂钩装置与柜顶脱离,使挂钩装置随同活塞系统整体回落。


【一】、液压提升设备基本设计
国内对钢筋混凝土烟囱施工技术主要有液压滑模、电动升模、滑框倒模3种施工工艺。对这两种工艺有了深刻认识,并进行认真总结;通过对比和分析发现造成两种工艺技术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:
1)体系结构支承方式不同,滑模支承在己埋入混凝土中的支承杆上,而升模结构支承在己凝固混凝土上,两者对混凝土强度有要求,但前者要求低,后者要求混凝土强度高,因而决定了施工的可靠性强度和施工速度快慢。
2)液压顶升装置在提升过程中模板与混凝土是否接触:滑模工艺中内外模与混凝土夹持,在提升过程中,存在摩擦力,且混凝土处在初凝状态,所以混凝土易被拉裂,施工质量难以保证;而升模工艺在提升过程中,模板与混凝土是脱离的,故混凝土凝固成型不受任何影响,混凝土施工质量好。
3)提升机构的不同:滑模工艺中采用液压油泵和千斤顶,操作简便、故障率低;升模工艺中采用丝杆传动,施工环境差、故障率高、劳动强度大。
述两种施工技术各有千秋,均有不足,因此有必要对两种施工工艺改进,在充分吸收两者优点的基础上,开发一种烟囱施工新工艺—液压提升翻模施工技术。
1、基本设计思想
1)为确保混凝土质量,工艺体系提升结构与模板相脱离,提升结构采用一次提升到位,一次性浇注混凝土,混凝土在静态下凝固并进行养护,待强度增长到脱模时,再脱开模板并进入第三个循环施工。
2)为了便于绑扎钢筋,模板支模和拆除,在筒壁内外设立内外操作架。
3)支承方式:采用滑模工艺中以支承杆为着力点来支承整个工艺体系结构,但该工艺中采用φ48X3.5mmQ235钢管作为支承杆,提升时混凝土强度比滑模施工出模强度高,因此支承杆承载能力比滑模施工要高数倍,此外,由于提升结构与模板系统相脱离,不存在摩擦力,因此液压提升装置提升荷载减小,故工艺体系施工可以得到充分保证,比滑模工艺提高。
4)提升机构:采用大吨位千斤顶和油泵,工作可靠,操作方便。
5)模板系统:采用三层模板通过对拉螺栓和围圈自成单独体系,提升时模板系统与提升结构部分相脱离固定不动。
6)在烟囱内操作架下部设砌砖平台,使内衬结构与筒壁同步施工,可缩短烟囱施工总工期。
7)利用操作平台上小把杆和外操作架,可同步安装烟囱爬梯和信号平台。
【二】、液压提升设备配置要求
根据本工程的要求,液压顶升配置采用1台YTB液压泵站带动2台LSD100提升千斤顶的形式。泵站每分钟流量36L,间歇式提升方式,提升速度约6一8m/h。
(1)提升钢绞线的选择(钢绞线采用1860MPa级中15.24高强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,是抗拉强度的柔性索具,且便于施工);
(2)提升千斤顶的选择及布置;
(3)控制系统布置及总体调试检验(含各监测部分);
(4)液压泵站组装调试及布置;
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方面,已取得很大进展,但一直存在能量损耗,主要反映在系统的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上。如果全部压力能都能充足利用,则将使能量转换过程的速率明显提升。为减少压力能的损失,解决下面几个问题:
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,以减少功率损失。主要表现在改进元件内部流道的压力损失,采用集成化回路和铸造流道,可减少管道损失,同时还可减少漏油损失。减少或系统的节流损失,尽量减少非需要的溢流量,避免采用节流系统来调节流量和压力。
沧州鼎恒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(http://www.dhyyjx.com)是一家以液压顶升器、液压顶升机械及其配套设备为主,集设计、开发、生产于一体的液压机械设备制造公司,为我国安装工程的事业奉献光热,为锻造我国液压提升产业丰碑而向前。